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聚勢人工智慧+ 廣州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漸成__快遞搜
本報記者 李雯珊 當前,「人工智慧+」已滲透到廣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南沙區,乘坐由「情緒穩定的AI司機」駕駛的Robotaxi已成為潮流之選;在番禺區,打一輛「飛的」便可暢遊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應用示範島,俯瞰羊城美景;在黃埔區,無人機「新農戶」正為「超級農場」的水稻播種。 近日,恰逢廣州開展「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媒體調研行活動,《證券日報》記者隨團走進多家企業,親身感受人工智慧產業如何賦能千行百業,為產業鏈裝上智能化的「翅膀」。 構建「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 目前,廣州正加速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豐富拓展人工智慧服務新場景,大力推進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集聚各類企業超1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1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500億元,投融資服務機構超300家,形成了龍頭企業「大樹參天」、腰部企業「綠樹成蔭」、中小微企業「百花齊放」的「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 「廣州積極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人工智慧等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點聚焦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等新賽道,通過加強產業整體規劃、建設產業先導園區、挖掘優質潛力項目、培育行業骨幹企業、開放各類應用場景、加大產業基金支持等措施,更好地推動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廣州市科技局局長謝明表示。 紮根廣州六年,廣州雲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蝶科技」)已快速成長為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與垂類大模型企業。雲蝶科技創始人田雪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垂類大模型是介於通用大模型和最終應用層之間的大模型產品,更多的是針對某個行業或領域進行標準化,加快智能體的訓練。公司研發的雲蝶行知大模型已經在教育、醫療、政務等領域落地應用,並實現盈利。」 位於廣州黃埔區的中科開創(廣州)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開創」),是一家專注於高壓輸電線路智能巡檢機器人的科技型企業。記者在現場看到多款智慧機器人,包括巡檢機器人、帶電作業機器人、隧道巡檢+消防機器人等,這些機器人背後都有共同的使命——替代人類完成高危工作。 中科開創董事長歐陽開一表示,公司主要研發機器人的「大腦」並進行行業應用場景訓練,使其成為能源領域的「專家」,再逐步學習走向通用。她表示:「我想把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首先應用到危險艱苦的場景,人工智慧不是要取代人,而是替代人在高風險的地方工作。」 「人工智慧+」助力立體出行 得益於「人工智慧+」的落地開花,廣州市民可以享受到越來越豐富的智慧與立體化出行服務。 乘客通過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馬智行」)App或小程序約車,接單的將是聰明的「AI老司機」。小馬智行的Robotaxi車隊跨越廣州的城市南北軸線,載著乘客出現在南沙區的街頭,以及市中心往返白雲機場、廣州南站的路上。目前,小馬智行擁有超250輛Robotaxi,自動駕駛測試裡程已累計近4500萬公裡,其中包括近500萬公裡無人化測試裡程。 「廣州是一座非常包容開放的城市,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對自動駕駛區域實現更大範圍的開放,小馬智行也會加大自動駕駛車輛在廣州市中心的投放力度。此外,公司正在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的前裝量產,與相關車企一起正向開發第七代Robotaxi,預計新車將在未來兩年內批量下線。」小馬智行副總裁、廣深研發中心負責人莫璐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動駕駛「文遠小巴」在忙碌地運營著。它們會根據生物島實際情況,定製運營路線,連接人流聚集、有出行剛需的站點,為島上來訪人員提供便捷的無人駕駛微循環公交服務。 這些自動駕駛企業的發展並非偶然,廣州「敢為天下先」的魄力為其提供了綻放的舞臺。廣州曾拿下多項全國「第一」:第一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第一個在中心城區主幹道開展道路測試、第一個向自動駕駛研發企業發放道路運輸經營牌照以及第一個實現自動駕駛計程車商業化示範運營。 在廣州,除地面交通的智能無人化駛入商業落地快車道外,空中交通的發展也按下了「加速鍵」。2024年,廣州發布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20條措施,發布12個低空經濟及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場景,並明確到2027年在全市布局100個常態化起降點。 3月29日,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航智能」)的運營合格證申請已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准,成為全球首個具備無人駕駛載人eVTOL完整商業運營資質的公司,其研發生產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開啟規模化服務,推動「空中公交」時代的到來。 同時,廣東匯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工廠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竣工,這是全球首個利用現代化流水線進行大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計劃2026年量產分體式飛行汽車,屆時將成為全球首個量產交付的飛行汽車品牌。 小鵬匯天總裁趙德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小鵬匯天作為一家在廣州培育壯大起來的飛行汽車研發公司,一直致力於推動智能汽車與現代航空融合發展,不斷探索推動飛行汽車的應用落地,助力打造廣州低空產業鏈生態。 此外,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集團」)已發布多旋翼飛行汽車GOVY AirCar、複合翼飛行汽車GOVY AirJet。其中,GOVY AirCar已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特許飛行證,GOVY AirJet力爭在2025年內啟動預訂;廣汽集團旗下如祺出行平臺計劃探索包括飛行汽車在內的低空出行服務運營場景,打造立體化智能出行平臺。 「我們正積極探索城市立體交通商業模式,規劃到2027年在大灣區2座至3座城市推出飛行汽車示範運行,實現『多元站點—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鏈條立體智慧出行服務。」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向記者表示。 未來產業加速崛起 近年來,廣州不斷加碼布局未來產業,取得一系列成果。 《證券日報》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南沙的深海智人(廣州)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深海智人」),該公司專注深海工作機器人、海洋通用型機器人研製交付及上下遊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公司展廳現場陳列著深海工作級ROV(水下機器人)、海底管纜埋設機器人、海洋通用型機器人等核心產品。 深海智人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黃成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開發落地了首臺全國產、亞洲最大功率、履帶自行進式海底管纜埋設『金牛座』機器人。這些技術可被成熟地應用於深海工作機器人、海底採礦機器人、水下能源生產系統、海洋觀察與測繪系統等幾乎所有高端深海裝備的開發中。」 據悉,海底管纜埋設機器人全身上下集中了深海作業裝備總體設計技術、材料與防腐技術等八大核心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海工裝備「皇冠上的明珠」。2024年,深海智人拿下國內海底管纜埋設裝備首批商業訂單。 此外,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南沙)研發的國內首臺6000米級深海光學探測AUV「探索6000」突破了海底圖像大場景拼接及目標識別、近海底自主避障及高精度導航定位等多項關鍵技術,成為我國深海科考的利器。 在智慧農業領域,廣州也有獨門「看家本領」。在黃埔區,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飛科技」)超級農場的工作人員正通過手機設置稻種播撒數量、作業航線、安全距離等參數,隨之一場「科技與田野的對話」開始上演:一架裝著近20公斤稻種的農業無人機開始起飛進行作業,4分鐘左右便完成了6畝地的水稻播種任務,效率是傳統人工的50倍。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進入7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超百萬戶農戶。目前公司的年營收規模約10億元,去年已實現盈利,公司對國內外市場都有不錯的增長預期。」極飛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彭斌向記者表示,公司以「用一部手機就能種好地」為願景,持續推動農業垂類大模型的應用和落地,致力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廣州近年來加快打造『人工智慧+』落地示範應用,為各類新技術、新產業提供了廣闊的『試驗場』。同時,通過探索成立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基金,培育領軍企業、謀劃引領性的重大產業項目,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和創新集聚區等方式,推動未來產業規模倍數級增長,助力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向高攀登、向新拓展。」萬聯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當珠江潮汐的節拍成為訓練人工智慧的基準時鐘,千年商都廣州將在「人工智慧+」的賽道上踏浪前行,以開放的基因孵化智能無人系統產業的原始碼,以嶺南醒獅的瞳孔映射立體出行的城市圖譜,以灣區之心搏動未來產業的最強音。此刻,雲山珠水間激蕩的不僅是珠江潮,更是廣州向未來產業制高點發起衝鋒的嘹亮號角。
访问:1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